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利用,而不需要擁有


最近台灣房地產從奢侈稅落幕、房地合一稅上路,謝金河說「慷房東之慨」顏炳立說「今天不賣,明天會後悔」,似乎看空房市已經是全民運動。不過,今天我們藉由房市,來討論一個趨勢的問題…

海嘯過後


大家都知道2008年金融海嘯,而海嘯主因是次貸風暴,主要是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這些次級貸款違約進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後來還有「大到不能倒」之類的故事發生。接下來大西洋兩岸分別採用不同的策略,美國寬鬆、歐盟樽節,到目前為止的成果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但,在這之中時常有一句話出現在媒體上,就是「銀行拿了錢並沒有將錢注入實體經濟面」,所以到處金融資產炒作,而實體經濟仍然起不來。

需求=/=供給


但是,事實上是這樣嗎?經過金融海嘯之後,人們開始思考,到底我是不是需要這麼多東西、花那麼多錢買那麼多東西?當人們開始這樣思考時,往往需求就會下降,這時候連帶影響供給也會下滑,整個經濟就會陷入一個通縮的循環,這也是為何說沒有將錢注入實體經濟面的由來,因為實體經濟面就在下滑阿。

通縮&成長

由於大家物質需求減少,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需要一些東西來讓生活便利、日子更美好。這時候如果能讓你需要的時候使用,不需要的時候不用,這樣的東西就很符合大眾的需求。於是,許多出租的產品開始出現,像Netflix線上出租業者 (Netflix來到台灣了)、UberAirbnb這些目前比較知名的公司,其實他們都是提供一個平台,讓物質可以物盡其用地被使用到。

取用代替擁有


經由手機通訊社交媒體的發達,我們發現取用的成本遠低於擁有的成本,也因為如此,信任感的建立也比過去更為堅實。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擁有車子不只要車價,還要保養、停車費、稅金、折舊、保險等花費,更重要的是你開車時需要專心,這時候花掉的時間成本更多(當乘客就可以滑手機玩遊戲之類的),如果今天有一項服務可以提供優質的車輛、合適的車型(兩人出遊或全家出遊)、準確的時間、安穩的司機、不用擔心車輛保養維修、適切的價錢,那我根本就不需要擁有一台車子(一天24小時中很多時間幾乎都放停車場),而該台車服務完我這客戶之後又馬上去載另一位需要的客戶,能最大最佳化的車輛利用。另外,該司機的評價我又可以在網路上查到,這比起我馬路上隨便攔一台車還更有信任感,不是嗎?你說這不可能嗎?Uber加上目前各車廠研發的自動駕駛(google;benz; volvo)就是這樣的情況。

協同消費


你說,如果大家都不買東西,都用租的或者互相交換使用,這樣不就沒有消費了嗎?沒錯,未來的確就是這樣。過去用消費帶動經濟的方式已經過去,目前迎來的是以互動、交流帶動經濟的世界。你說,美國寬鬆,為何目前能全球一枝獨秀?她也是遇到通縮的問題,可是她提供資金讓這些改變互動、交流方式的新產業、新公司發展,成功完成一次產業轉型。而物聯網革命將徹底改變這個世界中人類的經濟樣貌。

後話

回到房市。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什麼樣的人最有價值?一個擁有許多財產的人,還是一個擁有許多與人交流的人?當然我們無法預測房市漲跌,然而,若是你為了擁有一個房子而讓你自己失去與他人在現實中、網路中交流互動,在未來世界中,或許你會失去比你想像中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