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


2015年7月16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一個活動中,向一位「將被遣返的巴勒斯坦女孩」坦言,「德國無法收容全部的難民,有些人也必須再回去」。這樣看似沒有同理心的回答,馬上在網路上引起大量批評與討論。

然而,後來梅克爾又大力推動難民的「歡迎政策」(Welcome Policy),轉向之快似乎有如「白海豚轉彎」一樣…然而,「德國鐵娘子」、「全球最有權勢女性」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


要了解梅克爾,其實應該要了解「德國」這個國家。說到「德國」,不知道大家的印象為何?是二戰時的納粹、希特勒、東西德時代、柏林圍牆、還是慕尼黑啤酒節呢?後來仔細一想,發現對於德國這個朗朗上口的國家,似乎相當陌生。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對德國的嚴厲制執,後續導致20年後德國再度捲土重來,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種族屠殺。之後分裂為東西德的共產與資本主義的對抗,直到1989年的柏林圍牆倒塌,德國再度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25年後的現在,它卻再度躍昇為實質上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從種族屠殺到多族群融合,德國,如何背負著100年前的陰魂走到現在,並且突破過去,創造全新的德國,在今天這本書「歐洲的心臟: 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位台灣記者「林育立」,以他旅居柏林多年的深入觀察,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角度來剖析。

我個人將本書分為三大面向(這邊與書本順序不同)去看德國,分別是:
  • 走出獨裁、還原真相
  • 綠能新世紀
  • 難民、融合、新德國

走出獨裁、還原真相


柏林圍牆的倒塌從來就不是一夜造成的,如同自由的生活也不是理所當然而來的。賽羅,是一位建築工人,也是東德時代黨外民主運動的志工。從東西德到兩德統一後的現代,他默默地將當年東德民主運動的資料收集保留,並於2009年策畫「和平革命1989/90」特展,獲得熱烈反應,並於2013年獲得德國聯邦十字勳章(Bundesverdienstkreuz)。

作者帶著我們跟賽羅一同回到當年東德抗爭的時代,了解到為何他們認為這並不是政府當局領頭改革的「轉型」,而應該是人民高喊「不要暴力」,一手一腳成就的「和平革命」。也彷彿身歷其境般,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陰影還揮之不去的情況下,1989年10月9日在萊比錫的「星期一示威」,那是多麼恐怖的肅殺氣氛,透過文字,在閱讀這段歷史時,心臟,似乎被捏住那樣難受。

後來,我們一同前往柏林圍牆中最著名的一段「伯瑙爾街」,體會當年的生死別離。也帶出當時東德情治機關「史塔西」,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懼。

而,東德政權倒塌後,德國人為追求當年真相而成立「史塔西檔案局」,以及為清查東德共黨的不當黨產而成立的「獨立清查委員會」。這些經歷都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其中,反對派說法也是如出一轍。這段歷史中,德國人用他們的集體智慧走到今天歐洲強國,期望台灣民眾也有足夠的智慧,一同正視這一切,走向共同的未來。

綠能新世紀


德國能源革命這段,說明了德國在這段過程中的努力以及目前成果。在台灣目前有的核四、燃煤、空污、再生能源、以及智慧電網方面,都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角度。一般而言,我們都存在著一個思維…

「一般人會認為沒有核能跟火力發電,單純用再生能源,電費會變貴,所以經濟成本跟生活成本會上升,對整個社會是負擔,所以不能採用。」

這段話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這段話首先犯了邏輯上的「滑坡謬論(Slippery slope)」,有興趣可以點連結去看這個理論。另外,當電費變貴,如果今天民眾由單純買電變成可以賣電,那你會希望電費高還是低呢?

其實,再生能源除了硬體材料的進步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的概念也慢慢影響人們的行為。「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傳統能源產業或民眾思維,若固守過去的榮光,甚至為轉型設下重重阻礙,或許這代人還能吃香喝辣,但是下代人還是會被浪潮捲走。如何趁著剛起步,當這新浪潮的領頭羊,這真的有賴於原有產業管理階層的智慧。

難民、融合、新德國


20世紀初的德國是不斷地將猶太人趕走、追殺,追求的是日耳曼民族的絕對優越性;而21世紀初的德國卻是張開雙手,歡迎接納難民,企圖追求各民族宗教的融合。

這樣的轉變也並非毫無反對或者衝突。然而,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德國人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如何去面對反對聲音,甚至當難民議題成為梅克爾任內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時,德國社會呈現出來的面貌為何?

最後,柏林洪堡大學的政治學者穆克勒,寫下《新德國人:未來就在國家眼前》這本書來探討德國社會與這些移民間產生的變化與問題。他相信「這波前所未有的難民潮會是德國翻轉的契機,而且將為德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奠定根基。」

反觀,台灣雖然沒有難民潮,但是來自各種民族、國家、社會的人民也讓這個島嶼呈現出獨特的文化氣息。我們如何多方擁抱跟我們不同語言、膚色、信仰的人們,並將這樣的社會能量整合,發展出全然不同的「新台灣人」,這也有賴於大家一同努力。

台灣與德國


這本書雖然在介紹德國,但是探討的議題跟眼下的台灣實在太過相似,我們也正走在類似的道路上。不管你認同或者反對現在台灣的執政當局,你都應該來看看這本書,了解德國曾走過的路,想想我們可以走的路。為了我們,也為了下一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能過得更好、更幸福。

看看其他人怎麼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