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必然(The Inevitable) Part I

書名: 必然 (The Inevitable)
作者: 凱文.凱利 (Kevin Kelly)
ISBN: 978-7-121-27453-4

首先來看看蔡校長對於這本書的感想。這本書是羅胖跟KK搶下「全球三個月首賣權」,於2015年11月6日在羅輯思維通路上全球且中文首發。而在2016年羅胖在天貓上開店之後,總算台灣讀者也可以很簡單的買到這本大陸人已經搶先全球火了兩個多月的[必然]。

凱文.凱利在序言中最後提到「它們提供的並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它們只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所以,這是本不是預言的預言書(咦?),但是,看完之後,我比較認為這是本恐怖書

形成 Becoming



"無論你使用一樣工具的時間有多長,無盡的升級都會把你變成一個菜鳥。"
"恆常的”形成”所帶來的問題是,不斷地變化會讓我們無視其漸進式的變化。"

是的,在這章節中KK利用Becoming這個觀念為整本書做定錨,在此之後將是「動詞」的世界,所有你以為固定不動的東西都會開始動、開始變。而面對這個正在「形成」的世界,這將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最佳時機

知化 Cognifying



"當這種新興人工智能問世的時候,它會由於無處不在,反而讓人無法察覺。我們會利用它不斷增長的智慧處理各種單調的雜活。"

看看你的手機、電腦,Google或者Siri是不是就像這樣的角色,深入我們生活中,我們依賴著它們,它們也依賴著我們不斷提供數據來優化。

KK指出有三大突破造就全新人工智能:
  • 廉價的併行計算。
  • 大數據。
  • 更好的演算法。
而更加的人工智能出現或許可以部分取代人類,而其互動分為四種:
  • 人類能做但是機器人表現更佳: ex.汽車生產線。
  • 人類不能但是機器人能: ex.搜尋引擎。
  • 人類想做但還不知道是什麼: ex.50年前的人遇到 iphone。
  • 只有人類能做: ex.給機器人安排工作。
"這不是一場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競賽,而是一場機器人參予的競賽。"

流動 Flowing



"數字經濟就是這樣運轉在自由流動的複製品河流中。"
"這件東西的非物質成分、設計,甚至是它根據我們的需求靈活變化的能力,也都會成為衡量價值的因素。"

還記得十幾年前P2P技術剛應用時,盜版品的打擊如火如荼(當然是越打越旺),曾幾何時,現在網路上更多、更成熟的複製品依舊存在,更多的是open source成為一種趨勢。

這種趨勢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固定、罕見 --> 免費、無所不在 --> 流動、分享 --> 開放、變化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許多產品都呈現上述的變化。舉例來說,當年很紅的無間道電影,從電影推出,後來網路許多P2P種子下載,之後隨之出現網友剪接版的CD pro2。很簡單又明確的將這流動的階段表現出來。

然而當複製品成為趨勢,免費資源隨手可及,那麼哪些特性是"比免費更好的"… (部分舉例為個人想法)
  • 即時性 (immediacy): ex.首映會
  • 個性化 (personalization): ex.個人DNA客製化藥物
  • 解釋性 (interpretation): ex.軟件免費,賣說明書
  • 可靠性 (authenticity): ex.iOS系統
  • 獲取權 (accessibility): ex.iTunes
  • 實體化 (embodiment): ex.演唱會、現場演講
  • 可贊助 (patronage): ex.群眾募資
  • 可尋性 (Discoverability): ex.Netflix、羅輯思維
以上這些特性,將會是免費時代中的商機所在。

屏讀 Screening




"但今天,超過50億張的數字屏幕在我們的生活中閃爍……我們現在成為了屏幕之民。"
"閱讀變得社交化。通過屏幕,我們能夠分享的,不再只是我們正在閱讀的書名,還有我們的反應,以及讀書時所做下的筆記。"

試想維基百科與你家中珍藏的百科全書的差別。一個全民協作並且隨時有標籤或者超連結的圖書館即將出現,不只文字,也將充滿更多圖片。試想你拿著紙張地圖跟用手機查詢google map來旅遊,當網路不再是問題時,google map將成為提供更即時、更貼切、更多元的〝旅遊書”。

使用 Accessing


"就某些方面而言,使用權要優於所有權,以致於使用權正在開拓經濟的新領域。"

使用權的科技發展趨勢:
減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 一整個書櫃的書比起一台Kindle或者iPad,後者甚至(一定)可以容納更多的書籍。

按需使用的即時性(Real time on-demand): 利用手機定位使用Uber找到司機載你去目的地,或者租用搭配當天服裝的名牌包,這些都比起擁有該物品更為經濟、方便。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扁平化組織會比傳統中心化組織更有效能。KK在這邊提起貨幣去中心化,即比特幣,個人尚未理解比特幣,故暫不評論。

平台協同(Platform Synergy): 例如蘋果公司的iTunes平台、Google play、Facebook、阿里巴巴等。在這之上供應商彼此間的競合效應將成為一個相互依賴(co-dependence)的系統。BTW,羅胖認為想做平台,2016年沒辦法再進去了(2015年跨年演講)。

雲端(Cloud): 目前許多雲端,而這些雲端將是動態分布。個人利用雲端將不是Me plus而是We plus。KK認為下一階段將是將不同雲端結合成為一個〝互聯雲〞。

共享 Sharing


"當一場席捲全球的浪潮將每個個體無時無刻的連接起來時,一種社會主義的改良技術版正在悄然興起。"

由於人們協同程度增加,新型社會主義將會逐漸體現。從一開始以分享為主要目的,例如一開始的Facebook,漸漸的人們在上面找到合作的機會,而臨時的合作又慢慢演變出有組織的協作狀態,進而成為一種新型態的社會主義

然而,KK在後面提到,這種從下而上的協作狀態隨著人員擴大,常常展現出來會太過於凌亂,這時候就會需要專家或者插入一些管理機制,這種機制似乎與扁平化或者去中心化的邏輯有點違背。然而,想想若是維基百科沒有篩選機制,每個人都能隨自己想法去修改並且發佈,那麼維基百科將不再具有公信力。這種管理機制或者篩選機制跟原本中央集權或者由上而下的組織架構有本質上很大的差別,基本上這是個篩網,架構在有許多東西需要篩選才有用。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