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階級世代

『上一代之所以能夠向上流動,有一部分是他們年輕時面對的環境比較有利於向上流動…這些資源對現在一般家庭的小孩來說並不容易取得…』。這本書值得每個有小孩的父母閱讀,藉由不同個案來了解目前不同階級對於教育的巨大差別。


家庭

「新傳統家庭」「脆弱家庭」將目前美國的家庭狀態分為兩大類。首先,離婚率目前我們認為節節上升的情況下,在這兩類家庭卻呈現截然不同的剪刀差,脆弱家庭的離婚率較高,然而新傳統家庭卻逐漸降低。這點在前言中的台灣研究中也顯示,較早世代的台灣,高學歷者離婚率較高,但晚近世代而言,反而是中低教育程度者離婚比例較高。而這兩類家庭類型,在生育年齡、未婚生子、意外生子、離婚、同居、多重伴侶、以及女性就業狀況,將有所不同。

教養

這段落是我看最仔細也是感觸收穫最多的一部分。

專業中產階級父母藉由安排各種課程、體驗、運動、飲食、以及學校社區,去刻意規劃培養出具有主動、獨立、自主、自尊高(不迷信權威)、自信、能做選擇的小孩。這樣的教養被稱作為緊迫盯人式教養(intensive parenting)

而一般勞工階級則傾向「自然成長」,把重點放在紀律與服從方面。這樣的策略主要是採用預防方式來避免小孩在險惡的環境中接觸或者暴露不安全的事物。

上面的思維有部分挑戰台灣教育中訴求「快樂學習」的狀態。另外藉由「補習」外包的狀況,其實大多還是追求「智育」這方面,跟作者訪查美國中高階級父母所採取的策略不同。

另外,與小孩溝通也是教養中很重要的一環。如何回應孩子的「發出與接收」、培養「非認知技能」、避免「毒性壓力」,這些都有證據證明將會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此外,家庭晚餐在文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個時間有助於凝聚家庭力量,讓孩子在晚餐時刻願意分享生活中、心理中的事物,藉由家庭的討論,有助於獲取大人的意見外,更能建立深厚的連結。

學校教育

這部分有讓我意外到。

作者研究認為,學校經費、能力分班、私立學校等,對於孩子的影響都不大,最主要是「能不能將孩子背後的家庭帶入學校」這點才是最主要的影響。不管是父母出人、出錢、出關心、緊迫盯人,這都會影響自己孩子以及同學,能有更好的表現。

另外,課外活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能夠擔任幹部的,更能有機會培養「軟技巧與人格」。

社區

這點前言中的台灣研究顯示不論階級的台灣民眾觸及的人脈多元而異質,對於鄰居與社區支持的信心較高。或許這點台灣就跟書中美國的狀態有很大的差別,也是台灣的優點。

結論

這本書真的是相當精彩,尤其是有小孩的人看了會更有感觸。當然,裡面很多狀況可能跟台灣有所差距,但是我自己覺得趨勢是相似的,只是台灣還沒有那麼嚴重。

初看完當然會思考自己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但是,針對許多較為弱勢的族群,如何幫助他們就會是個課題。所幸,台灣還是有很多教育專業人士看到這點,努力要提升下一代的狀況,就如同書中作者最後所提,不去在意落後的這群人,在國家經濟上會是很大的負擔跟損失,而這樣的損失最後將會回來反噬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